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钢铁产业> 硅钢> 推荐资讯

改革三箭齐发 推进中国经济再平衡

2019-6-14 16:46:3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 导读:
  • 需求侧出现持续升级。我国人均GDP正在跨越一万美元的关口,一个由4亿人口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形成,他们大多已经有住房、有汽车、有稳定的工作,更关心商品与服务的质量,带来消费升级的浪潮。
  • 关键字:
  • 经济 平衡

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改革三箭齐发,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演讲时表示,将加大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并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外部压力有利发展,中国将会继续推出有力度的改革开放新举措。

在演讲中,刘鹤强调了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性。经过一系列结构性改革之后,中国经济再平衡持续推进,这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的信心所在。

过去几年中国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进行了至关重要的改革并取得了进步。

首先,供给体系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世界工厂。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及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深化结构调整,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企业家和人才资源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

其次,需求侧出现持续升级。我国人均GDP正在跨越一万美元的关口,一个由4亿人口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形成,他们大多已经有住房、有汽车、有稳定的工作,更关心商品与服务的质量,带来消费升级的浪潮。

中国正在通过改革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中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

其三,经过改革后的金融体系更加适配。中国正在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同时调整现存的间接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通过去杠杆、加强监管等防风险措施逐步降低金融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当前正在精准处理个别金融风险,增强金融安全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改善金融结构,提高金融能力,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通过改革改进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供给体系质量、增强消费能力与潜力,并通过金融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能力,为供给与需求服务。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改革三箭齐发,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推进中国经济再平衡,系统性改善结构失衡、发展质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开放、创新贯穿其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

可以看出,与大多数经济体无法推进结构性改革相比,中国最近几年虽然经济稍有波动,但这些短暂的波动是结构性改革过程的副产品与必须的代价,必将换取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随着阻碍发展的障碍与风险逐步消除,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力量爆发,投资者将会看到潜力与更多希望。

首先,中国早已经从外需导向转向了国内巨大市场驱动。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超过10%,到目前下降到0.4%左右。出口早已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事实上,外部经济环境可能会影响一些就业,但对经济增长冲击有限,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研究都是同样的结果,而且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

其次,中国整体宏观杠杆率在十九大以后出现了放缓的势头,而且是在GDP增速有所减缓的情况下实现的,整体的风险程度正在有效地缓解。

过去中国的确积累了一些金融风险,但是随着打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金融体系的风险目前正处于水落石出的阶段,并在稳妥、果断、细致、专业地处理这些风险和隐患。我们需要警惕并加以防范金融风险,但已经不具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中国推进经济再平衡的伟大变革会持续经历一个时期,我们正身处其中,并因为市场波动与体制变动而焦虑不安,这是人类的局限性。但是,如果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就能清楚地体会到我们蜕变的喜悦。一个大国经济体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会有一些阵痛和波折,但是只要改革的方向正确,改革的步伐不停,改革意志加强,我们就无需焦虑迷茫,而是参与到变革的洪流当中去,为新一轮高质量增长做好准备。

(关键字:经济 平衡)

(责任编辑:00630)
价格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
硅钢进出口数据库硅钢产销存数据库
信息导航
钢厂列表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 中文国际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典家具街1616甲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