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其他

韩国半导体的赌徒作风 从陌陌无闻到一骑绝尘

2019-2-19 9:11:39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近日,韩国经济日报消息,韩国政府最快将于本月月底召开会议,通过由SK海力士主导的芯片生产聚落计划。该计划主要为建立一座新的半导体产业聚落,用以支持芯片制造业的未来,计划总价值预计达到120兆韩元(约合1068亿美元),计划中政府主要负责土地供给,而企业则负责投资建造。
  • 关键字:
  • 半导体

近日,韩国经济日报消息,韩国政府最快将于本月月底召开会议,通过由SK海力士主导的芯片生产聚落计划。该计划主要为建立一座新的半导体产业聚落,用以支持芯片制造业的未来,计划总价值预计达到120兆韩元(约合1068亿美元),计划中政府主要负责土地供给,而企业则负责投资建造。从此次计划的风格中也可看出,韩国半导体的发展与其他国家迥异。

据韩国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三星市占率最高,达到46.4%,SK海力士紧随其后,市占率高达28.1%。在这两家企业的主导下,韩国半导体行业业已制霸全球。而从销售额来看,三星在2017年半导体销售额中依然稳居第一,达到612亿美元,SK海力士半导体销售额为26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但拉长时间线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韩国半导体行业仍然处于一片贫瘠的状态,为何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能坐上全球半导体霸主地位?

韩国地处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同时由于国土面积不大,矿产资源稀少。虽有铁、无烟煤、铅、锌、钨等资源,但都储量不大,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按理来说,这样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度,是不太可能发展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但是韩国却做到了,为何呢?

在20世纪70年代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缘故,朝鲜半岛一分为二,韩国境内经济发展更是一片困顿,政治腐败,同时对外还处于朝鲜的阴影之下。因此在朴正熙政变上台后,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需要许多企业家的支持,来保证经济上的稳定增长确保自身政权的合法性。所以在这个时刻,由于对经济增长上的执着,韩国政府开始对企业展露出了更加暧昧的一面。

1973年,韩国政府宣布了“重工业促进计划”(HCI促进计划),旨在通过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来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1975年,韩国政府公布了半导体六年扶持计划,期望实现电子配件及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同时,在DRAM市场上,韩国政府更是宣扬“官民一体”的DRAM共同开发项目,即通过政府资金来推动DRAM产业的发展。1982年,韩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半导体工业扶植计划》和《半导体扶植具体计划》,希望能够尽快达成国内民用电子消费品和生产设备替代进口产品,形成半导体产业自给自足的闭环。

不过,后续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些只是韩国政府的一厢情愿,企业并没有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来走,反而是选择大力生产DRAM,通过引进国外最新技术及设备,进而实现产品出口的策略。1983年,作为铭记在三星历史中的重要一年,三星在京畿道建立了第一个半导体工厂,开始正式向半导体领域进军。同期,众多韩国财团也开始让半导体行业进入大规模集成(VLSI)生产时代,除三星以外,还包括金星社、现代公司等,这让韩国工业发生了质的改变,从单纯的装配生产到精密的晶片加工生产。

幸好当时的韩国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只是诱导性的,而不是审批性质的。所以最终还是尊重了企业自主的选择,同时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订单来创造最初的需求,帮助这些企业渡过最开始的难关。

由于明白了市场具有自身规律,若是强行调控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在1985年,韩国政府通过了《产业发展法》,强调市场的作用,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在法律层面上消除了所谓的“战略产业”。至此,韩国企业家们真正的卸下了镣铐,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腾飞。

以三星为例,三星集团在1987年世界半导体市场的占有率排名仅位列第7,到1992年,三星强势跃升到首位,并将优势维持到了今天。当然,除了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外,作为企业自身也在此期间贡献巨大。

除此之外,从1983年开始准备进军半导体产业以来,三星便开始不断收购其他公司手中的相关技术,比如从美光公司手中买到了64K DRAM设计技术,从夏普公司引进了关键加工工艺的MOS技术。同时,还不断的从美国网罗大批韩裔人才,甚至当初创办台积电的张忠谋都被三星挖过。

一方面收购技术,一方面大力网罗半导体人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三星在半导体领域中的进步可以用快马加鞭来形容。在1983年三星研制出64K DRAM时,与国际主流厂商的差距是5年,而到1986年开发出1M DRAM芯片时,差距已经缩小到1年左右。此时的三星已经受到国际厂商的注意,想要继续从海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战略开始受阻。因此,从1988年起,三星转而实施出口战略。

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84年,在三星推出64K DRAM之时,恰逢国际内存价格暴跌,从每片4美元暴跌至30美分,而三星的生产成本为1.3美元,这也意味着三星每生产一片DRAM都会亏损1美元。到1986年,三星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在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连行业巨头英特尔都被迫退出,转向了CPU,许多日本厂商也开始纷纷在DRAM领域缩减投资规模。但唯独三星如同赌徒一般,不仅没有在这个时刻退却,反而疯狂的加大投资。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模仿当时的日本,出面组织专家研发小组,协同国内的三星、LG及现代等厂商共同研究VLSI项目,而这次的研发费用高达1.1亿美元,其中韩国政府便承担了其中的57%,在1988年三星正式推出了4M DRAM,与国外厂商的差距缩小到了半年,后续韩国政府还推动了16M / 64M DRAM的合作开发项目。

1987年,日美半导体协议的签署使得DRAM内存价格回升,三星成为当时全球半导体最大受益者,开始填补日本厂商所留下的半导体市场,同时也开始了盈利。随后1990年,三星研制出16M DRAM,技术差距缩小至3个月,1992年,三星超过日本NEC成为世界第一的DRAM制造商;1993年,韩国在世界DRAM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0%;1994年,三星率先推出256M DRAM,历时11年,终于从初学者走向了世界的巅峰。

然而三星之所以能够登顶,最大的原因却不是在芯片的研发和制造上,而是在于生产效率。当年,由于韩国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崛起,吸引了许多日本厂商的注意,因此许多日本厂商纷纷派驻工作人员前往韩国企业来一探究竟,发现自己身着西装便进入了韩国工厂的生产线,各种设备触手可及,但韩方人员却对此并不在意。

不苛求产品的耐用性上,而专注于生产效率,以量取胜是韩国企业当时的制胜法宝。恰逢DRAM市场需求由大型机向个人电脑转型,生产寿命过长的芯片已经不可取,因此5年被认为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日本企业彼时还坚持生产能够使用25年的芯片。当然,在1994年三星登顶世界第一后便开始喊出“成本更低、质量最优、价格更高”的口号了。

人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过往经历的总结,这便是一种经验,更何况是已经成功的经验。1996年至1999年,三星再次祭出“反周期定律”,在DRAM价格下挫之时,加大力度生产,进一步降低售价,达到以本伤人的目的。此计一出,显然战果辉煌,日立、NEC、三菱的内存部门不堪重负,被母公司剥离,随后面对韩国方面的来势汹汹,日本把这几个部门组建成了尔必达,希望能够进行对抗。

2008年前后,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雪崩,从2.25美元跌至0.31美元。已经品尝过前两次战果的三星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次机会,这一年,三星决定将自己在2007年公司总利润的118%用于DRAM扩产,直接导致整个行业进一步受损。很快DRAM便跌破销售成本,继而跌破材料成本,奇梦达首先支撑不住破产,随后苦苦挣扎的尔必达也在2012年被美光收购所告终。至此,韩国的半导体帝国已经建立。而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液晶面板领域,只不过这一次三星是带着整个韩国产业一同战斗,最终成为了液晶面板世界的霸主。

纵观韩国半导体发展历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韩国半导体崛起的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种是资金,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不说生产出产品需要多少研发经费,单论一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就要动辄数百上千万,没有资金根本玩不转。

另一种则是人才,半导体行业是相对而言非常循规蹈矩的领域,意思是基本上很难产生技术上的跃进,这一点从历代半导体技术发展就可能看出,都是从过往半导体原有基础上发展延伸而来,因此人才对于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从三星几次施展“反周期定律”法宝来看,若是背后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光凭三星自身,早就被这种自残式打法葬送了。也正是因为政府在这些企业背后的支持,三星等企业才会有底气施展逆市场规律的行为。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显然可以借鉴。当前我国半导体行业蓄势待发,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比韩国当年要更加恶劣,不过我们的优势同样要更好。拥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同时在海外也拥有非常多的半导体人才。虽然由于我们行业众多,对于半导体的支持无法如韩国政府一样彻底,但是应有的政策却从不缺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白韩国半导体的发家史,对于我国今后半导体的发展可以有多一种思考的角度,同时面对其他同行的“反周期定律”给出更多应对方式。但不论怎样,培养自身的半导体人才依然是当务之急,半导体并不是单纯依靠资金就能够砸出来的,哪怕“反周期定律”玩的再好,最后依然会回归到技术的比拼上,而技术的比拼归根结底是人才的比拼。

(关键字:半导体)

(责任编辑:01181)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典家具街1616甲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