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钢铁产业首页/中商信息首页
在国际金融资本炒作海运和大宗商品价格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对国际矿业垄断过度依赖而缺乏上游产业链战略调控能力。在这次严峻的铁矿石谈判形势中终于感到了战略被动滋味。目前钢铁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期。
最新文集
媒体专访
推荐视频

《五大》体制缺陷困扰企业国际化资源战略

2013-10-25 11:08:46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王琰琰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在基金炒作大宗商品推升通胀的背景下,在现实的国际铁矿石争夺中,中国钢铁企业延续对内扩大投资谋发展,对外缺乏资源产业链建设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 关键字:
  • 企业 资源战略 体制缺陷

一、国际矿业开发需要组建企业合作的集团军,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基金炒作大宗商品推升通胀的背景下,在现实的国际铁矿石争夺中,中国钢铁企业延续对内扩大投资谋发展,对外缺乏资源产业链建设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钢铁企业不进行走出去的战略大调整和发展模式创新是没有出路的。近几年,我国上百个钢铁企业都在走出去找矿、开矿。分头出击,技术、资金力量单薄。面对国际市场矿业竞争,中国钢铁企业就像走出去的独立支队,而不像集中国内相关行业整体优势的野战军。即形不成国际矿业资本集团开发竞争优势。也行不成与所在国企业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铁矿石合作开发的整体优势。

中国企业投资国外铁矿石项目潜在资源量达到几百亿吨。而中国企业在境外大部分购买铁矿石矿权,多数项目需要开展大量前期勘探、可行性研究、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但是真正做到经过勘探达到可供选择性矿山建设仍有很大的差距。国内勘探公司在与钢铁企业合作,走出去勘探和前期勘探能否获得有政府背景的国投公司资金支持,减轻钢铁企业国际矿业投资风险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发展中国家许多铁矿山地质勘探力量不足,有许多至今还不能提出工业化开采的地质资料。在世界矿产资源市场一体化条件下,政府要从风险控制和推动国际矿业发展的需要,从财力上支持中国有实力的地质勘探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政府间合作和企业合作,增加发展中国家地质勘探能力。同时,配合中国企业国际矿业开发,实施地质勘探市场的国际化布局。为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开矿提供战略合作支持。

中国企业的国际矿业开发要集中国内经济技术要素优势和相关行业优势,联合国内外的地质勘探、铁路建设、港口建设经营、能源供应,以及金融企业组成有矿业开发经营优势的集团军。以政府支持为背景,以同所在国企业合作双赢为动力,合作开发海外铁矿石和其它矿产资源。这在实质上提出了中国矿业企业以什么样的模式走出去问题。

二、扩大政府间和跨行业的企业间合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矿业投资创造宽松环境。

新矿区一般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水、电、铁路、港口等。一些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甚至要远高于矿石生产环节的投资。而国内除少数特大型企业外,许多企业不具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能力和资金。更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建成后的多元化经营服务能力。尤其遇到国际竞争资本集团的干扰,情况就更为复杂。

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导致上述项目开采成本不断推升。导致部分项目不得不面临“投产即亏损”的尴尬局面。钢铁企业走出去开矿很需要通过政府间合作和政府推动我国多行业企业扩大与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全面提高双边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多元化经营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矿业资源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资源财富。与历史上西方掠夺式开发不同,要培育所在国民族资本联合开发,切实做好中、外企业合作双赢这篇新文章。即解决了中国的矿产需求,又推动所在国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钢铁企业创造宽松的国际矿业投资环境。

三、借鉴日本政府支持企业国际矿业开发的经验,本着减少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则,制定具体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

面对这几年国际资本疯狂炒作大宗商品推升通胀的特点和压力,全球只能承受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增长放缓来化解通胀压力。这也是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震荡不断在实体经济中的实践形式。因此,国际化资源战略不仅是企业走出去战略,更是国家开放经济安全的战略。既然是国家战略,政府就要研究以什么方式投入问题。这也是政府迎战金融危机,控制通胀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主战场。

企业只是市场经济的弄潮人。企业独自的力量和责任是无法抗衡整个市场的风险的。从中国钢铁企业国际铁矿石开发所陷入的困境看,恰恰是政府与企业合作仍然停留在支持企业走出去这个宣传层面。许多具体困难并没有破解。企业走出去面临系统的体制障碍仍然困扰着企业的资金、投资回报的风险问题。

日本是个矿产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日本政府通过政府背景的国投公司执行日本政府对走出去进行资源矿业开发的企业给与了许多资金补贴政策。特别是前期的地质勘探成本和风险基本由政府承担。提高了日本矿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大幅度减少了投资风险。中国的国际投资公司远不是同样有政府背景的日本投资公司。日本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在实现国际矿业开发上的国家战略意图,执行国家鼓励支持政策,与企业合作所表现的解决日本矿产资源不足问题的事实结果很成功,大幅度减少了企业国际矿业资源投资风险。日本三井商社承担了日本钢铁企业国际铁矿石开发和国际海运的任务。由于三井国际铁矿石和海运散货运输的巨大投入,铁矿石和海运费价格上涨对日本钢铁业并没有多大成本压力,相反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很清楚,日本钢铁业的国际投资没有政府背景的支持是很难成功的。

四、美元债务是经济发展的资本动力,应逐步转变为国际投资

10月18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减持美债,并非像喊的那样容易”。文中提出“是否应减持美债,中国财经界的看法有相当大的分歧。”争论从来没有停息,毕竟争论事关国家利益。而实际情况是这几年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量不降反升。文中也提到防止美国一点点吞食对中国的欠账,通过剥削中国单方面损害我们的利益,肥了美国自己。这是中国人时下最担心的。不过文中认为美债解套的根本出路是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使得美国不敢对中国耍赖。实际上从国际美元货币战争实质和几个不同经济、金融领域的实践形势的视角看,却没有给出任何有价值的长期减持美债和如何使用美债的战略对策思路。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连续9年保持快速增长。当年完成对外直接投资688亿美元。中国累计国际投资已经达到3172亿美元。但是这还不到美国2010年超过3200亿美元的国际投资。美国利用印发货币,扩大美债和近乎零利率的政策支持美国资本的国际扩张。继续维持美元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操控能力。正像美元储备多了,央行要增发人民币对冲那样。大量美元流向美元帝国,美国央行也需要扩大美元债务来吸纳。实际上,美国印发货币,扩大国债,推动美元贬值的基本政策不会改变。只不过美国人把美元用“活”了。而我们把美元储备堵了美国的债务窟窿。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对华军事、政治挤压确实让人感到愤慨。谁能想到这种博弈的战略目的恰恰是其维护美元帝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正如历史上的军事侵略一样,美国支持美国资本炒控全球虚拟经济,贪婪的挑起货币战争。损人利己,还是逃不掉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但是中国的美元债务储备如何发挥经济博弈的战略动力却是另一回事。

日本也是较早把央行的利率降低到0-0.25%的水平,而这样的结果造就了日本巨量的海外投资,日本海外投资所产生的GDP已经是其国内GDP的1.58倍,日本的资本输出使得日本印钞并没有造成国内的通胀,还使得日本的海外投资非常成功。

2013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66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其中美国国债1.3万亿。2000年的6月美国国债6万亿。 2012年已经突破16万亿美元。2013年10月美国国债竟突破17万亿美元。同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已经从8.3降到6.14。既然美元贬值是大趋势,从长计议,为控制大量拥有美元和美元债务风险,中国确实应当考虑逐步将部分美元储备转变成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即使仿效美国、欧洲和日本,实行零利率也比美元贬值不吃亏。

中国经济走出去参与国际化发展与竞争,实际上包括人民币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仅靠贸易而没有企业走出去,就缺乏人民币走出去的经济基础。而中国的美元储备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发展和参与国际资本博弈的重要力量。中国人创造的不仅是巨额财富,更是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资本动力。但是如何利用好美元债务的争论反映的就像当今世界资本谋略激烈博弈的上空笼罩着一团阴云、迷雾。加上中国的金融、经济体制现存的缺陷,让许多人看不清实践上逐步减持美元债和如何使用美债的战略对策思路。没有资金支持,中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化战略迟早会发现资金动力不足而陷入增长乏力。

五、国际投资的高额贷款利息,使中国企业投资国际矿业缺乏资本竞争力,需要减少企业国际矿业投资的贷款利息负担

最近有人选文“为何中国海外投资屡战屡败”。话虽然过分,但问题却十分中肯。文中说“中国的海外投资屡屡受挫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中国人的急功近利上,但这些说法就如瞎子摸象,每个说法都摸到了问题的一个局部,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

国内银行贷款一般7-8%,而西方国家的国际投资贷款利率不到1%。很显然一个重要的核心是中国的资本价格问题,是央行对于投资国际矿业的海外竞争支持不足的问题。 国际矿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如何化解高额贷款利息和将美元债务储备逐步转变为国际投资。如何按国际惯例,央行为企业提供低利率的国际融资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待解的难题。这里虽然有内、外贷款利差和滋生腐败风险问题。但是可以通过项目监管和培育有实力的集团军投资主体,并实行股份制改造来减少贷款风险。

几年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投资者的资金回报率是很高的。但是进入到高消费低增长时期,过剩经济形态已经形成时,制造业的投资回报率都很低。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目前多数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60%,有的企业高达70-80%。而我们银行的贷款利率是6%以上,长期的是7-8%,利率还可以上浮。民间高利贷款更是离谱。而西方融资利率不到1%。这让钢铁企业很难国内举债进行国际矿业投资。即使银行给贷款,高额利息让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也愈加沉重。

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国际矿业所面临的困难和解决五大体制障碍,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国际投资环境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然是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国家就要有投入。以何种方式投入和建立相关政策体系,需要政府和企业协商,认证听取企业意见。也要借鉴日本经验。确实解决困扰企业走出去的体制障碍。

中国有矿产品需求的巨大潜在市场,有资金、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发展中国家有发展矿业,积累民族资本,推动本国经济崛起的愿望。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合作双赢的有利优势。面对五大体制弊端,唯有创新与改革才会让中国企业赢得未来国际矿业竞争优势的前途。

(关键字:企业 资源战略 体制缺陷)

(责任编辑:01011)
【2013年卷】【2012年卷】【2011年卷】【2010年卷】【2009年卷】【2008年卷】【2007年卷】【2006年卷】【2005年卷】
返回首页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0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