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中国多个城市再次被雾霾侵袭,而全球气候也更加恶劣。
美国NASA通过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对比了2015年和199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这两年很相似,但今年更强。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气候变化无疑影响着人类经济生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30日呼吁,全球领导人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展现其道德和政治领导力,立即就气候变化问题采取行动。全球79家跨国公司的企业领袖也发表联名公开信,促请各国领导人达成有魄力的气候协议。
如何实现全球减排目标、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企业领袖希望统一行动思想,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度和敏感度。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公共部门的责任,私营部门也必须在减少碳排放、构建气候适应型经济中采取更积极的策略。
中国企业领袖董明珠、潘石屹、高纪凡、罗鑫等也在公开信中署名。79位企业领袖建议各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更具战略意义的行动纲领,其中新能源开发、能效技术推广被列为重中之重。
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今年9月宣布出资200亿元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还确定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至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使用节能产品将减少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8%,并称“提高能效是第一能源”。为了达成减排目标,中国还需要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提高能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城市区域能源》报告也指出:到2050年,现代区域能源系统转型将贡献全球节能目标的50%和减排目标的60%。
今天,中国的工业用电占总电力需求的2/3,其中电动机消耗工业用电量的60%至70%,工业企业需要大力使用节能电机和变频器产品,大幅提高电动机能效。据丹佛斯测算,使用变频器产品可提高电动机能效的20%—40%。国际能源署已提议在工业生产中必须配备变频器产品。
而建筑能耗约占中国总能耗的1/3,我们必须将成熟的科技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建筑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等。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当今世界还有2/3的节能潜力有待挖掘,希望世界各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强有力的协议,推动能效解决方案在全球普及。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改善地球环境作出努力。
(关键字:能源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