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家企业,以“创建化工行业领先的民族品牌”为使命,以“建设美丽化工,打造百年三宁”为愿景,以“专注化工、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为战略。他们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踏踏实实这么做的,而且成就斐然。6月中旬,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走进了这家企业——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探寻其给正处在供给侧改革攻坚阶段的我国肥料行业带来的经验和启发。
湖北三宁是一家故事丰富的企业,其前身是枝江县化肥厂,从做碳铵起步,先转型到低浓度磷复肥,再过渡到高浓度磷复肥,随后又新上己内酰胺装置,介入石油化工领域。湖北三宁刚开始是一家地方国企,1993年改制成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2001年改制成民营企业。10年前,晋煤集团进入,相对控股三宁(占股35%,但企业管理经营独立自主)。依托晋煤的资源优势以及湖北当地的磷矿资源优势,近十年间,湖北三宁实现了飞速发展,跻身中国化工百强和中国化肥20强,成为我国化肥化工产业一颗耀眼的新星。
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指出,湖北三宁目前集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工业服务业等五大板块于一体,其中磷化工是公司优势最突出的业务,其创造的利润占到公司总利润的40%以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从企业多年发展的经验看,三宁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持续提升核心技术、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产品不断调整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智能制造模式、拓展农化服务等多方面。
“三宁的每一类产品规模在行业内都不是很大,但品质、技术、成本等富有特色,也很有竞争力。我们每一类产品都是盈利的,而且销售毛利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硫铵、磷酸二铵等甚至能代表中国最高水平出口国外。”在李万清董事长轻描淡写的介绍中,三宁化工基因全优的特质显露无疑。
精益化管理是湖北三宁的一项看家本领。在环保管理上,公司加强项目建设“三同时”管理,强化现场环保管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抓好环保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环保基础管理,连续多年来都未发生过一般环境污染事故,千人负伤率逐年降低,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取得可喜成效。在人员管理上,公司奉行“团结人、尊重人、激励人”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广大员工的拥戴。一是为职工规划成长通道,公司建立员工“三大序列”管理体系(操作、技术、管理)和评聘考核机制,每个员工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座标”和晋升发展通道。二是为职工搭建学习平台。三是为职工成立奖励基金。四是为人才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打造幸福职工之家。
湖北三宁始终坚持“三思而行,宁静致远”的信念,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自2015年开始,湖北三宁审时度势,不再规模扩张,“感觉发展步子太快,各方面都跟不上。”此后,公司花主要气力降低了负债和财务成本,并进一步提升管理,强化内功、积蓄力量。现在回过头去看公司当时的决策部署,无疑是很具前瞻眼光的。
整合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湖北三宁重要的制胜法宝。据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定贵介绍,湖北三宁生产的合成氨、氢气和硫酸等产品,源源不断传输到该公司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在这里合成己内酰胺。生产己内酰胺所需的6大原材料,只有苯需要从外地采购,其他全部自供,生产成本较同类装置降低20%左右,每年仅原料费就可节约2亿多元。
近年来,三宁化工围绕主产品附属物展开科研和废物利用,形成新的产品,基本上形成了一条闭合的循环产业链,废物都得到了有效利用。“通过把廉价过剩的硫酸铵转化成俏销的硫酸钾,利用合成氨的深度加工,生产出高端、可替代进口的硝硫基复合肥,不仅丰富了三宁产品系列,而且每年可节省硝硫基复合肥生产成本1.2亿元。”湖北三宁技术负责人介绍,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固体废物,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消化了副产品盐酸。
湖北三宁与霍尼韦尔合作,投资数亿元在我国化肥行业率先打造智能工厂,同时建设先进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和环保创效的废碱焚烧装置,为美丽化工建设的梦想保驾护航。
与晋煤集团强强联合,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和危化品码头资源,打造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从传统肥料到新型肥料丰富的产品阵列,湖北三宁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关键字:湖北三宁 美丽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