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葛红林:提升铜产业的五大能力

2023-10-8 8:41:32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 关键字: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产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狠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出口下降、传统行业需求放缓,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等因素对产业运行的影响,整体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1—7月份精炼铜产量732.3万吨,同比增长12.6%;实现营收1.46万亿元,实现利润3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和3.5%;进口铜精矿达1541万吨,进口额345.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4%和2.0%,出口铜加工材39.6万吨,出口额39.4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6.54%和17.25%;在全球消费疲软、副产品硫酸价格大幅回落的背景下,铜产业实现如此成绩难能可贵。

我囯铜产业要在过去十年辉煌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再接再厉,不断开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我国铜产业的十年辉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铜矿采选、冶炼、铜材深加工、再生铜回收利用、稀贵稀散金属综合回收等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整和更有韧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成果,可以说是,十年历程,十年辉煌。

(一)铜产业的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2022年,国内铜表观消费量达到1438万吨,较2012年增长60.7%;精炼铜产量1106万吨,较2012年增长90%;铜加工材产量2025万吨,较2012年增长75.5%。2022年,我国精铜消费量、精铜产量和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54.2%、41.8%和55.0%,产消规模已连续十六年稳居世界第一。

更加可喜的是,伴随自中国铜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如紫金矿业铜矿资源储量和矿产量已经进入国际铜矿资源开发企业主要梯队,今年矿产铜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江西铜业、铜陵有色集团、中国铜业、海亮股份、博威合金等在铜冶炼、铜板带、紫铜管、铜合金新材料等铜材细分领域名列行业前茅。

(二)铜产业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一是关键技术不断攻克。我国铜产业链完整,铜产品品种齐全,加工产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产业链下游的铜加工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国内终端行业的绝大部分需求,其铜基新材料产品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等国家诸多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卡脖子”问题呈现被不断攻克的趋势。

二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我国骨干铜企业通过海外和囯内的并购、重点项目开发和扩建等方式,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其中前十家企业铜精矿产量占全国总量比例从2012年的不到50%提升到62%,同期精铜产量集中度从78%提升至80%。

三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铜资源开发方面,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成为国内铜矿主产地,靠近港口和边境口岸的沿海和内蒙古自治区,凭借区位优势,成为近年来铜冶炼产能布局的主要区域;围绕终端消费和能源优势,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国内最大的铜加工生产基地,具备能源成本优势的部分西部省份,已成为电解铜箔布局的重要地区。

(三)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斐然

铜产业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际矿业开发和深度合作,截至2022年底,中企在刚果(金)、秘鲁、赞比亚、塞尔维亚、缅甸等国拥有权益铜资源量超过1.5亿吨,形成铜矿年产能超过280万吨、铜火法冶炼产能48万吨,其中权益铜资源量和铜矿产能与产量均已超过国内总量,国内和国际权益矿自给率达到51.6%。紫金矿业、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铜业、洛阳钼业等企业已成为我国铜工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同时骨干企业积极在国际市场开展精矿、粗铜、再生铜等原料进口贸易,有效提升了我国铜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和发展韧性。

(四)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绿色发展成为高度自觉。过去十年,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铜行业秉持的重要理念。2022年我国再生铜产量达到375万吨,占精铜总产量接近34%,其中直接利用达到51%;截至2022年,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的铜矿山达39家,占有色金属国家级绿色矿山的24%;进入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的铜企业30余家,骨干企业进本都进入了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录。

二是技术能耗指标显著进步。其中2022年铜选矿回收率86.97%、较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铜冶炼总回收率达到98.75%,较2012年提高1.02个百分点,铜冶炼综合能耗205千克标煤/吨铜,较2012年下降50%;铜加工材综合成品率达到82.73%,较2012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三是环保治理领先国际标准。铜冶炼企业的硫捕集率平均在99.6%以上,SO2全部达标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生产线不断增加,东部省份及重要生态流域的铜冶炼企业实现超低排放;骨干铜矿山尾矿膏体充填得到普及,行业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

四是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铜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综合利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选矿环节钼的回收量已经占到国内钼矿总供应量的20%;除了硫酸以外,冶炼环节综合回收金、银、铂、钯、硒、碲、砷、铼等众多稀贵和稀散金属;固废方面,已构建了冶炼渣选铜—尾渣选铁—余渣生产建材的梯级利用模式,实现了冶炼渣全部资源化。

(五)创新引领工艺技术和装备再上新台阶

十年来,我国铜工业各环节工艺技术及装备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低品位资源高效利用和尾砂充填利用技术进展显著;国产大型磨矿机和浮选槽得到推广应用;闪速吹炼、多枪顶吹和氧气底吹等连续吹炼工艺成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首选,铜冶炼工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制冷铜管水平连铸-行星轧制和内螺纹高速成型等工艺装备全球领先并实现出口,电解铜箔的核心装备阴极辊实现了大型化和国产化。在装备大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实现了持续创新和突破。

二、我国铜产业的老问题和新挑战

在回顾十年来我国铜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铜产业依然存在不少堵点痛点,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挑战,必须积极应对和加快化解。

(一)对外依存度持续升高,海外资源开发风险不断抬升

一是国内原料保障不足。由于囯内需求,加之铜冶炼产能的不断增长,国内的铜精矿对外依存度从2012年的60%提高至2022年的77%,预计未来几年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二是由于全球铜资源分布十分不均,我国铜原料进口与中企海外开发布局相对集中于南美和非洲等少数地区。

三是海外资源开发风险不断抬升。近年来主要铜资源国在矿业税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铜资源开发和铜原料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海外资源开发风险不断抬升。

(二)速度情结导致供需错配产能过剩

最为冲动的是中间冶炼环节产能发展过快,冶炼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铜冶炼产能规模远超历次扩产高峰;最为突出的是电解铜箔的竞相投资,2023年国内在建产能超过百万吨,虽然有效保障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但电解铜箔行业的经营环境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2022年以来,电解铜箔的产能利用率和加工费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出现亏损,1—7月份,铜加工材销售利润率仅为0.72%。

(三)缺乏国际化大型矿业公司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冶炼产品和加工产品生产国,铜产业规模高居全球首位。但在国际市场铜矿资源开发领域布局较晚,获取的铜资源量有限,除了紫金矿业迈入全球铜矿公司第一梯队以外,其他骨干铜企业尚有不小差距。本世纪以来,铜产业价值链长期集中于铜矿开发环节,下游铜冶炼和铜加工利润微薄,而我国铜企业多集中于铜冶炼和加工环节,未占据铜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总体盈利能力偏低。

(关键字:铜)

(责任编辑:01181)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