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新格局下的产业变革,2021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走?

2021-1-19 14:36:09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增速同比实现了由负转正,创下历史新高。
  • 关键字:
  • 新能源汽车

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增速同比实现了由负转正,创下历史新高。

回望这一年,从新能源补贴退坡导致销量大幅下滑、到疫情冲击市场进入冰冻期、再到销量降幅逐步收窄,最后实现逆袭,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峰回路转,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在新能源汽车规划(2012-2020)圆满收官后,进入新的一年,新能源市场也迈入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的发展阶段。面对“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以及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提供的巨大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如何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1月15日-1月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正式召开,来自行业、机构及相关企业的代表就也新时期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多部委共话新能源产业发展

2001年到2020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超额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目标。如今,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开始前进。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接下来,将从五方面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锻长板,编制行动方案,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二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及全气候适用等问题,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应用。三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换电模式等创新发展。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开放代工生产,要用好市场规则,推动提升产业集中度。五是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强与各国和各方的开放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开放性产业发展新格局。

“汽车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要把握好产业战略转型的重大机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认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销量还会持续提升,加快调整、拥抱变革将是汽车产业共同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将研究出台更多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强化战略引导,聚焦主攻方向,坚持电动化方向不动摇,扩大开放合作,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积极迎接汽车产业百年大变革。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认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对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在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以及港口、邮政快递以及机场内部相关装备方面,交通运输部将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指导地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根据当地情况和气候条件,结合群众的市场化选择来推动;将持续强化运营安全保障,督促指导各运营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运营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持续支持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推动加快新能源公交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满足车辆充电需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汽车产业如今正由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转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充、换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补能设施,是汽车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抓手。2020年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正式纳入国家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的扶持叠加市场扩大的前景,充电桩市场开始迅速扩大。未来,中国将把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融合起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

动力电池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业内普遍认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充换电基础设施及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产业,都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而近段时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也饱受行业关注。1月11日,蔚来汽车正式发布150千瓦时固态电池。据介绍,该电池不再采用液态锂电池技术,而是采用量产固态电池技术,可实现50%的能量密度提升,搭载该款电池的车型综合续航里程可突破1000公里。

无独有偶,1月15日,广汽埃安官方发布全新动力电池科技海报称,石墨烯基电池即将量产,超级快充电池8分钟可充满80%,硅负极电池NEDC续航里达1000公里。

在2021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发表了对电池的看法。他表示,“电池材料的创新是一件厚积薄发,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因为要平衡寿命、快充、安全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如果某一品牌宣扬他们的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还特别地安全成本还非常低,那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

随后,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正面回应称:“今年广汽埃安的1000公里续航车是肯定要出来的,但成本不会低,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但是要解决配套充电桩的问题。过去的技术,就算有充电桩,电池也无法承受,要科学地对待技术的进步,不能把技术问题和推广运营的问题混为一谈。”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也指出,未来5年,锂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TWh时代,“高效率、高品质的交付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与全球的顶级玩家同场竞技,上下游必须全力以赴共同迎接挑战。当前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向各种应用场景加速渗透,需要多元化和平台化为各场景提供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

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则坦言,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占比较大的部分,相对于传统化石燃料的一次性提取和使用,电池材料的优势在于可循环使用,特斯拉致力于让退役电池百分之百的回收利用。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延长电池和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单车能耗等是企业研发的重点。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则认为,近年来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维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车,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机已成熟。他建议,继续完善电动车安全法规标准,把动力电池的针刺试验逐步列入强制性标准,同时把目前热扩散试验要求的不短于5分钟,提升到不短于30分钟。

对于车企在动力电池等基础设施方面遇到的挑战,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则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两大领域(私人与公共)、三种属性(自有桩、公共桩、专用桩)等多样化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企业要从需求出发发展多样化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王秉刚以公共领域车辆举例,“公务车、网约车、出租汽车、公交车、物流车等对充换电方式不尽相同,不同城市也存在差异,要结合车辆的运行特点来考虑适宜的方式,比如慢充、快充、快速换电、大功率充电以及在线充电,就像北京所谓的双源无轨。”他建议,公共领域车辆的设计要与充换电方式相结合,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性和效率,他建议在适宜的情景下推广运用换电技术。

行业如何应对新格局?

“从我国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和政策双驱动的创新新阶段。”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2020年1-9月走了V字型增长,6月以后形成了一个持续向上的增长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关注,使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值快速增长,也推动了其他领域的跨界投入。

从政策驱动角度上来看,财政补贴税收政策得到了落实,便利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累计的充电站达到6.36万座、换电站达到555座,公共充电桩达到80.7万个,私人充电桩为87.4万个。

万钢认为,跨界融合是发展的新趋势。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发展,汽车和能源双向融合,汽车和交通的跨界融合,“十四五”期间,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将带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升级,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格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从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的战略方向,2015—2019年连续五年保持了产销量、保有量位居世界首位的成绩。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有望继续稳居全球前列。

但他强调,欧盟传统汽车的销售量下降速度和新能源汽车增速比我国快,说明他们结构调整的速度比我国还快。

苗圩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商业模式面临调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制度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技术优势不断夯实,但同时也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芯片问题。我们在关注信息通信设备和手机芯片的同时,也应关注车用芯片,在部署时必须要统筹兼顾。二是操作系统问题。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汽车操作系统势在必行。三是安全问题。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性的问题,应早做谋划。

“这一次汽车革命并不是独立进行的,与其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随之而来,汽车供应链和价值链重构都获得了新的机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为此,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实现技术、规划、政策和法规协同,最终实现有序推进。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责任编辑:00955)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