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10位院士专家江铜行

2021-4-12 10:01:02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院士是科学塔尖的金光,映射着国家最高的科技水平。4月8日,科学之光照进江铜,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10名院士专家莅临江铜,现场调研有色工业的创新发展,并为江铜的科技创新“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 关键字:
  • 江铜

院士是科学塔尖的金光,映射着国家最高的科技水平。4月8日,科学之光照进江铜,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10名院士专家莅临江铜,现场调研有色工业的创新发展,并为江铜的科技创新“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江铜产品正在走向高端化

上午9时,在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科学院以及南昌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10名院士专家来到江铜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园。

10名院士专家,均是各自领域真正的“大神”,他们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建峰、干勇、刘炯天、邱定蕃、张文海、黄小卫、王华明、张联盟、柴立元,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韩伟。

江铜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高清,副总经理涂东阳早早来到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院士“天团”的车队一到,他们急步上前,热切引导。

“今天群贤毕至,令江铜熠熠生辉,这是对江铜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鼓舞”,郑高清说。

江铜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园是院士“天团”调研的第一站,专家们重点调研了园内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和江铜技术研究院两家企业。

院士专家们首先来到铜箔公司无尘车间,详细询问产品特性、工艺特点、在线检测、以及设备的国产化状况。随后,他们来到江铜研究院,参观了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和高端银铜合金线坯等实验样品和实验场地,了解了江铜创新人才的引进措施和激励机制。

得知江铜以全省最优的人才政策,广纳贤才,组建了一支由一流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培养了一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省“双千计划”入选者、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西都之光”访问学者和国家级技能大师组成的高层次人才大军,张联盟院士深有感触。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说,“江铜基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没有满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今天看到江铜的产品正在走向高端化,此外,江铜全球招揽尖端人才,进行深度创新,致力开创未来的魄力,让人感动。”

张联盟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于江铜的行业地位,张联盟建议江铜立足再高一些,眼界再广一些,将新材料的应用领域拓展到军工、航天等领域。

调研过程中,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院士接受了江西电视台、江铜传媒的采访。他谈到,“有色金属在信息产业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非常活跃,国家‘十四五’重大课题中,新材料的攻关就布局了稀土和铜的高端应用,近年来江铜创新科研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在碳纳米材料和铜基材料的应用研究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

对于江铜创新研发中碰到的瓶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华明院士现身说法,指出观念更新在科研突破中出其不意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介绍说,“我们打印飞机起落架等器件用到的是钛合金超高强度材料,如果采用传统方法,用8万吨以上的水压机是打不出来的,必须考虑一些新的手段,比如3D打印。铜加工过程中为增加材料强度,有时会加入一些物质,但突破极限很难。技术向前发展,需要突破极限,这就要通过新观念、新手段来突破工艺的天花板。”

院士乃安邦重器、定国神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始终是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坚强后盾。

陈建峰对于江铜41年来发挥的行业担当与国企责任,深表敬意,“江铜的发展,彰显了实业强国的情怀,调研中看到高端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技术创新,展现了江铜自立自强的科学追求。”

他建议说,“江铜发挥好高端智库的作用,对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困惑,可纳入到中国工程院的战略咨询研究当中,对于产业战略、产品战略需要借助外脑时,工程院也可以提供支持,中国工程院具备一流技术优势,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或长远发展的方向问题。”

要提升经略全球资源水平

现场调研结束后,10位院士专家来到江铜总部,与江铜高管及一线科技人员谈体会、启思路,提建议、展未来。

多年来,江铜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视产学研用的协同研发。仅2020年,江铜就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宁波材料所、海西研究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共同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和科技转化实体,与中南大学、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组建创新平台,携手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中开展江铜攻关项目的“揭榜挂帅”。对于稀土、铜基、碳纳米等新材料和加工产品的应用创新,江铜正在下一盘“大棋”。

院士“天团”对于江铜的行业使命和战略眼光交口称赞,同时从各自专业立场出发,为江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干勇谈到,中国铜资源80%依赖进口,江铜作为铜行业骨干企业,要在提升经营全球资源水平、获取矿产资源权益方面下更大工夫。他建议江铜从战略上加强产业链两端的布局,一是上游重视资源保障,二是下游开发高端产品。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院士,调研期间接受江西电视台、江铜传媒采访时也谈到了中国铜企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座谈中,柴立元建议江铜承担行业龙头责任,发挥冶炼技术领先世界的优势,着手开展铜工业标准战略研究。他认为江铜完全可以通过标准研究这一顶层设计,来引领世界同行发展。

对于有色金属企业的资源保障和绿色发展难题,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邱定蕃院士感同身受。他说,“中国有色资源整体不足,近几年,五矿集团、中色集团、紫金矿业等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所斩获,建议江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或二次资源保障的深入研究。”

邱定蕃还认为,当前铜产业能耗颇受关注,其实硫化矿冶炼的能耗不是最大问题,更重要的是产业绿色化,这项工作同样需要专家与企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郑州大学校长,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任刘炯天院士也从资源战略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调研,感受到江铜的铜产业从前端到后端,都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资源战略角度来看,有色金属矿山应当既产出金属精矿,又产出硅基建材;冶炼工厂既产出大宗金属,基于综合利用又产出诸多小品种产品。这方面,从理念到设计,从工程到技术,都要进一步研究,希望江铜做出示范。”

有研科技集团教授级高工首席专家、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小卫院士曾与江铜有过合作,她认为江铜在铜产业链的前端,绿色化、智能化可能还有很大潜力,这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减排节能的重要方向,她同样建议在产业链下游,要坚持产品高端化和产品应用的研发方向。

今天算是回家了

江铜41年来,唯无而创,唯艰而趋,发展成为中国铜工业的标杆企业和中国有色工业的骨干企业。这其中,中国矿山、冶炼、材料、化工等领域顶级专家们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到江铜的10位院士专家代表,多数是江铜发展的导师和江铜人的亲密朋友。座谈中,张文海院士动情地说,“我这个院士是江铜培养出来的,我也是一个江铜人,今天算是回家了”。

张文海现任中国瑞林总设计师,曾是江铜贵冶闪速炉方案的总设计师。从1979年江铜贵冶开工建设,到1985年建成投产,张文海在贵冶足足呆了14年。

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文海一直关注着江铜的点滴变化,“现在江铜发展又快又好,技术创新向更高层次迈进,接下来的技术革新可能存在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作,我年纪虽然大了,还是希望尽力做点事情”。

发言时,自称江铜人的还有柴立元院士。

柴立元是江西万年人,他以主人公的身份向其他院士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自豪地说:“我与江铜保持合作20多年,也算是半个江铜人”。

干勇院士说他25年前就来过江铜,当初主要考察循环经济,这次参观了江铜的高端产品,感觉今非昔比。

邱定蕃院士更是江铜人的老朋友,他说这次调研,发现江铜的精深加工又上了新台阶。

刘炯天院士回忆了十多年前在德铜大山选矿厂的经历,他说因对接江西研究院,今后还要经常来,还要更好地服务于江铜。

黄小卫院士是第一次来到江铜,但因四川稀土业务与江铜打过多次交道,此次实地调研,感觉江铜优势,实至名归。她希望今后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稀土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艾溪湖畔的江铜总部,鲜花绽放,暖意盈盈。院士专家们与江铜科技人员一道,谈体会、议创新、叙旧事、聊感情,时间不知不觉到了12时40分。郑高清最后感谢院士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他希望院士专家们继续关注江铜、支持江铜,“‘十四五’期间,江铜将全力打造铜、黄金、铅锌、硫化工、钨、金融、贸易、新材料、装备制造十大产业体系,持续引领中国铜工业发展,到‘十四五’末,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在这一创新发展历程中,希望继续得到院士专家的关注与支持,欢迎院士专家们经常来江铜走一走,看一看。”

(关键字:江铜)

(责任编辑:01181)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