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铜运行重心小幅上移,主力合约创下67160元/吨的阶段性高点。在新十条迅速落地、多地发布疫情防控新举措的同时,12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扩内需,积极财政政策等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市场预期。
我国精炼铜行业庞大的产能体量带来了巨大的铜精矿需求,但我国仅拥有全球3.14%的铜矿储量且平均品位较低,铜精矿的对外依存程度在逐年提高,进口铜精矿仍是供应来源的主要渠道。2022年1—11月份铜精矿进口量为2316.9万实物吨,较2021年同期增加8.56%。其中11月铜精矿进口量达到241.2万实物吨,环比增加10.26%,同比增加3.99%,刷新了铜精矿进口单月的最高纪录。2022年至2025年我国铜精矿产量预计新增21.6万吨,相比之下,冶炼端新增精炼铜产能则达到150万吨,且这些新增冶炼项目基本都以铜精矿为原料。因此进口大量铜精矿的局面在中期内料将延续。截至12月9日,进口铜精矿指数达到88.5美元/吨,较12月2日降低1.56美元/吨,仍居相对高位水平。从TC来看,自11月下旬以来,TC出现小幅回落。全球矿商和中国冶炼厂可能在2023年设定更高的年度加工精炼费。
从国内电解铜生产情况来看,国内1—11月电解铜累计产量为941.21万吨,同比增加3.4%。其中11月精炼铜产量为89.96万吨,实现同比增加8.9%,环比下滑0.2%。某冶炼厂因设备问题提前进入检修,粗铜和冷料供应形势仍趋紧,因此11月新增产量较为有限。步入12月,大冶有色的新项目已逐渐出量,与此同时,12月有三家粗冶炼企业处于检修状态,粗铜供应紧张可能继续制约电解铜产量。预计12月电解铜产量为88.79万吨,环比仅下滑1.7%,同比增加4.37%。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在加工费指数高位运行的同时,硫酸价格以上涨走势为主,矿产铜单吨冶炼利润较为可观,不过国内冶炼厂开工率已处于高位,冶炼利润对于中国电解铜产量的边际贡献度有限。同时新扩建项目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全年电解铜增量面临下调,预计2022年国内电解铜产量为1030万吨。
(关键字:沪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