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一元复始。作为全球第一大铜生产、消费、进出口贸易国,中国铜产业是制造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供应支撑产业,也是全球铜产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铜企业涌现,我国已经具备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与此同时,我国铜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足、铜冶炼和部分加工产能盲目发展、环保压力日益凸显等诸多挑战。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千米井下的用心坚守,高温炉前的汗流浃背,破解科研难题时的专心致志……2022年,中国铜业人不畏挑战,在奋斗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每一次小步前行、每一声欢呼呐喊,铸就了中国铜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推进、国际化经营成果显现。
铜产业运行平稳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2年以来,尽管国内疫情反复与国际复杂环境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带来较大扰动,我国铜行业仍延续了恢复性向好的态势,克服困难,稳中求进,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对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并进行了全面工作部署,描绘了我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也为我国铜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国际铜研究组(ICSG)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世界铜矿产量1804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铜精矿产量同比增长约3.1%,湿法铜产量同比增长约5%。
2022年1—10月,世界精炼铜产量2119万吨,同比增长约2.6%。其中,原生精炼铜产量1774万吨,同比增长3%;再生铜产量345万吨,同比增长0.4%。
2022年1—10月,世界精炼铜表观消费量2150万吨,同比增长2.7%。疫情对铜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虽然世界铜消费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恢复,但仍低于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2022年1—10月,世界精炼铜(除中国以外)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约0.6%,欧盟铜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美国铜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日本铜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3%,中国铜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4.5%。此外,ICSG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世界精炼铜供需平衡约有30.7万吨的短缺。
铜价和库存方面,截至2022年10月底,主要金属交易所(LME、COMEX、SHFE)的铜库存总量为19.2万吨,与2021年12月底相比增长了0.1万吨。其中,COMEX的库存同比下降47%,LME的库存同比增长0.8%,SHFE的库存同比增长84%。2022年11月,LME现货均价为8029.25美元/吨,比10月均价7621.21美元/吨增长5.4%。截至2022年11月底,铜价的高点和低点分别为10730美元/吨(出现在3月7日)和7000美元/吨(出现在6月15日),均价为8834.22美元/吨,比2021年的均价低5.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180.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其中,精炼铜产量1010.1万吨,增长4.6%;铜材产量2081.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9%。
2022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增幅比上半年扩大3.6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增速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冶炼和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2022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2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其中,进口额1913亿美元,增长27.3%;出口额459亿美元,增长40.1%。2022年第三季度,铜精矿进口实物量为641万吨,同比增长9.0%;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147万吨,同比增长20.2%。
加工费方面,2022年以来,铜矿山产量释放速度快于冶炼产能释放速度,导致加工费持续好转,2023年铜精矿长协加工费(TC)达88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65%。
铜企业积极“走出去”
为保障资源安全作出贡献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既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内因,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矿产资源最大消费国,部分矿种外采度居高不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2022年,我国铜行业企业继续践行“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2022年10月20日,五矿资源有限公司发布了三季度生产报告,截至9月30日的3个月内共生产铜9.5万吨及锌6万吨。MMG暂代行政总裁李连钢表示,由于Las Bambas及Kinsevere都实现了自2022年初至今最好的运营业绩,该公司三季度铜产量较二季度增长115%。三季度,该公司提高了对运营效率的关注,在堵路次数减少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产量并降低矿山库存;Kinsevere实现电解铜产量1.45吨,较二季度增长19%。预计该公司2022年铜产量为30万吨,比先前指引预计产量高出1万吨。
以赞比亚、刚果(金)为代表的中南部非洲是中国有色集团最重要的开发区域。中国有色集团走进非洲24年来,在赞比亚、刚果(金)、南非等国家采取自投、自建、自管、自营的方式,投资了中国在境外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厂、设立了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拥有了第一家登陆港交所的非洲概念股——中国有色矿业,在中南部非洲打造了涵盖地勘、采选、冶炼、设计、施工、装备、监理、贸易、物流等业务的全产业链。截至2022年,该公司先后投资开发了8座铜矿山、9座铜冶炼厂、1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30亿美元,拥有20余家各级出资企业,形成较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2022年1—10月,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米拉多铜矿生产精矿含铜、含金、含银和销售铜精矿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98.21%、111.67%、138.5%和101.72%,实现生产铜量、含金、含银全面超过去年全年目标,利润也超过去年全年目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截至2022年,该矿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5000个间接就业岗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022年12月8日,金诚信与艾芬豪集团旗下科尔多巴矿业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就合资运营哥伦比亚San Matias项目的相关事宜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框架协议。金诚信拟收购科尔多巴矿业位于哥伦比亚的全资子公司CMH Colombia S.A.S.(CMH)50%的权益,交易金额不超过1亿美元。此前,金诚信已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科尔多巴矿业19.995%的股权。CMH现阶段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拥有San Matias项目Alacran铜金银矿,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金诚信及科尔多巴公司将分别持有CMH50%的股权,进而共同开发San Matias项目。金诚信还享有为San Matias项目进行设计(FEED)及提供工程设计、采购和建设(EPC)总承包的优先报价权。
2022年前10个月,紫金矿业集团旗下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精矿产量为27.4万吨,全年铜精矿产量将达到34万吨的目标上限,预计到2023年二季度,卡莫阿铜精矿产能将增加至每年45万吨。2022年12月,紫金矿业与Xanadu Mines Ltd.(仙乐都矿业)签署蒙古哈马戈泰铜金矿项目收购第二、第三阶段投资协议。紫金矿业将在已持有上市公司层面9.84%股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项目层面权益至45.9%,成为该项目最大的股东,并在未来主导矿山开发运营。此外,该公司旗下刚果(金)穆索诺伊矿产铜量提前超计划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并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铜行业积极行动
加快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
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分别下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22年,一系列配套文件逐一出台,对有色金属行业落实具体行动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随着省市级“双碳”规划基本制订完成,各地财政支持政策也逐步落地,有色金属矿山及冶炼领域节能降碳行动进程明显加快。
2022年4月,根据行业企业的节能降碳需求,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白银有色编制完成了《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碳达峰实施方案》。2022年,中国恩菲积极响应“双碳”目标,通过对相关政策、典型案例及先进技术工具箱的梳理,结合有色金属矿山和冶炼生产特点,搭建了有色矿冶“双碳”路线框架,积极地构建有色矿冶低碳技术工具箱。目前,该公司已形成良好减碳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代表技术包括氧气底吹连续炼铜技术、重冶高温复杂烟气余热回收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现代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深井矿山智能按需通风技术及装备、矿山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危险废物逆流高效焚烧-高温熔融关键技术等,并在行业内推广。“十四五”期间,该公司设立了有色低碳技术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大低碳节能技术、装备和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为推动全行业加速脱碳,中国恩菲积极布局咨询业务,在企业“双碳”规划、碳排放核算、CCER开发等咨询领域均实现业绩和经验积累。此外,中国恩菲已经编制完成了《有色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碳排放章节》企业标准,正在牵头起草《有色金属冶炼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导则》。
2022年9月2日,在中国加入《巴黎协定》6周年之际,江铜集团发布了《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标志着江铜集团成为江西省首家完成“双碳”战略规划编制和发布工作的企业。江铜集团向社会郑重承诺:到2025年,该公司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别下降18%和20%;到2030年,冶炼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到2029年碳排放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之前,加快零碳能源替代行动,全面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江铜集团提出的“2025年碳强度和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值分别为20%和18%”,均高于国家、江西省和央企的目标要求。
“十四五”期间,中国铜业将通过实施《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十四五”节能规划》《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能源降本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2022—2025年主要产品综合能耗目标提升计划”有序地推进节能工作。2022年,该公司节能工作将从持续开展能效对标,强化达标整治;多措并举,力争能源保供;探索绿色降碳新途径,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进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培训提高节能意识等5个方面进行部署安排、统筹推进。
2021年11月,中国有色集团编制绿色低碳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完善“双碳”管控的实施路径和主要指标;2022年初,正式报送国务院国资委,确保到2024年实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十三五”末下降21%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十四五”下降18%的既定目标。为进一步推动“双碳”工作,中国有色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将“双碳”重点支撑性创新内容纳入“揭榜挂帅”项目,开展冶炼企业清洁生产、低碳转型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提升管理自主化水平;坚决扛起绿色发展旗帜,以解决危废固废、尾矿库、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突破点,全面建立“绿色勘探、绿色采选、绿色冶炼、绿色加工”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绿色矿山、清洁生产建设升级,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年度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
2022年,西部矿业集团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针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目标主动作为,探索建立企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智慧矿山、花园式工厂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工艺技术、补齐产业短板,积极推广余热利用技术,大力实施节能改造。截至目前,该公司能源消费总量为52.7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为175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24.4%,铜、铅、锌冶炼产品综合能耗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万元工业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7%。
除上述企业外,还有很多有色铜行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关系,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关键字:铜)